免费客服热线
151-8321-3492
免费客服热线
151-8321-3492
资产评估流程
发布时间: 2025-02-12 15:37:16 作者: 采编人员
资产评估流程一般包括以下主要环节:

业务承接

  1. 明确基本事项
    • 评估机构与委托方沟通,了解评估目的,如企业改制、上市、并购重组、抵押担保、资产转让等,不同目的对评估方法和结果的用途有不同要求。
    • 确定评估对象和评估范围,明确是整体资产、单项资产,以及具体涵盖的资产类别和明细,例如评估企业资产时,需界定流动资产、固定资产、无形资产等范围。
    • 商定评估基准日,评估基准日应根据评估目的和相关经济行为的需要确定,且应避免与重大期后事项冲突,以保证评估结果能准确反映特定时点的资产价值。
  2. 签订业务委托合同
    • 在明确各项基本事项后,评估机构与委托方签订业务委托合同。合同应详细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,包括评估服务内容、收费标准、付费方式、报告提交时间与方式、保密条款等。
    • 评估机构有责任按照合同要求,遵循相关法规和准则开展评估工作,按时提供客观、公正的评估报告;委托方则需提供真实、完整的评估所需资料,并按约定支付评估费用。

评估准备

  1. 组建评估项目组
    • 根据评估项目的特点和复杂程度,选派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评估师及助理人员组成项目组。项目组成员应涵盖不同专业领域,如财务、建筑、设备、无形资产等,以应对各类资产的评估需求。
    • 明确项目组内各成员的职责分工,确保评估工作有序进行。例如,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体把控项目进度、质量和协调沟通,各专业评估师负责对应资产类别的评估工作。
  2. 制定评估计划
    • 项目负责人制定详细的评估计划,内容包括评估工作目标、重点、步骤、方法、人员安排、时间进度等。例如,对于大型企业的整体资产评估,需合理安排对不同资产类别(如固定资产清查、无形资产评估等)的工作时间和先后顺序。
    • 评估计划需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调整,确保评估工作高效、顺利开展。若在评估过程中发现新的复杂问题或情况变化,及时对计划进行修正。
  3. 收集评估资料
    • 权属证明资料:收集评估对象的产权证明文件,如房屋所有权证、土地使用权证、专利证书、商标注册证等,以确认资产归属和权利状况。
    • 财务资料:获取委托方的财务报表、审计报告、会计凭证等,了解资产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,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,例如通过分析企业财务报表确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折旧情况。
    • 市场资料:收集与评估对象相关的市场信息,包括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、交易案例、行业发展趋势、市场供需状况等。如评估房地产时,需收集周边类似房产的交易价格和租金水平。
    • 其他资料:可能还需收集资产的技术资料(如设备的技术参数、性能状况)、法律文件(如合同协议、抵押担保文件)等,全面了解评估对象情况。

现场调查

  1. 资产清查核实
    • 对实物资产进行实地盘点,核实资产的数量、规格型号、使用状况、存放地点等,确保账实相符。例如,对机器设备进行现场勘查,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、磨损程度等。
    • 对于无形资产,核实其存在性、有效性、权属关系等,如对专利技术,需确认专利是否在有效期内、是否存在侵权纠纷等。
    • 对债权债务进行核对,通过函证、查阅合同等方式,确认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和金额准确性。
  2. 了解经营状况
    • 与委托方管理层、员工进行交流,了解企业的经营模式、业务流程、市场竞争地位、发展战略等,以便从整体上把握企业资产的运营情况和价值影响因素。
    • 查看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,观察生产运营活动是否正常开展,了解企业的生产能力、技术水平等实际情况。

评定估算

  1. 选择评估方法
    • 根据评估目的、评估对象特点和资料收集情况,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。如评估具有活跃市场的单项资产,可优先考虑市场法;对于持续经营且有稳定收益的企业或资产,可采用收益法;而对于新开发建设或很少交易的资产,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。
    • 有时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评估,相互验证评估结果的合理性,例如对房地产评估,可同时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,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得出的结果。
  2. 参数确定与计算
    • 运用选定的评估方法,确定相关评估参数。如采用收益法时,需确定未来收益预测值、折现率等参数;采用市场法时,要选择可比交易案例并确定各项修正系数。
    • 根据确定的参数,按照相应评估方法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,得出初步评估结果。例如,在收益法计算中,根据预测的未来各期收益和选定的折现率,计算资产的现值。
  3. 评估结果分析与调整
    • 对不同方法得出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比较,若结果差异较大,需分析原因,如是否参数选取不合理、方法适用不当等。
    • 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,对评估结果进行必要调整,确定最终评估结论,确保评估结果客观、合理、准确。

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

  1. 编制评估报告
    • 按照相关评估准则和规范要求,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写评估报告。报告应包括封面、目录、摘要、正文、附件等部分,内容要全面、准确地反映评估过程和结论。
    • 正文部分需详细阐述评估目的、评估对象和范围、评估基准日、评估依据、评估方法、评估过程、评估结果等内容,确保报告逻辑清晰、依据充分。
  2. 内部审核
    • 评估报告完成后,提交评估机构内部审核。审核人员对报告的内容、评估方法的选择与运用、参数确定的合理性、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等进行全面审查。
    • 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,及时反馈给项目组进行修改完善,确保评估报告质量符合要求。
  3. 提交评估报告
    • 经过内部审核通过的评估报告,按照业务委托合同约定的时间、方式和份数,提交给委托方。同时,可根据委托方需求,对评估报告内容进行必要解释和说明。

工作底稿归档

  1. 整理工作底稿
    • 评估项目结束后,项目组对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工作底稿进行整理,包括评估计划、现场调查记录、收集的资料、评定估算过程记录、内部审核意见及回复等。
    • 确保工作底稿内容完整、字迹清晰、标识一致,能够反映评估工作的全过程。
  2. 归档保管
    • 将整理好的工作底稿按照档案管理规定进行分类、编号,形成档案卷宗。
    • 妥善保管评估档案,设定合理的保管期限,以备后续查阅和监管检查。评估档案保管期限一般不少于 15 年,属于法定评估业务的,保管期限不少于 30 年。
Copyrigh © 2007-2024 允评网版权所有
蜀ICP备202411461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