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资产评估的流程遵循国家资产评估准则及行业规范,结合本地实际操作特点,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核心环节,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要求和目标,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、公正和合规:
这是评估工作的起点,旨在厘清评估背景和需求,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。
- 了解评估目的:明确评估服务的经济行为(如并购、抵押、改制等),这直接决定评估范围、方法和价值类型(如市场价值、投资价值)。
- 确定评估对象和范围:根据评估目的界定评估资产的具体内容,包括固定资产(房产、设备)、无形资产(专利、商标)、流动资产(存货、应收账款)、企业整体价值等,需与委托方确认资产清单的完整性。
- 约定评估基准日:确定评估价值对应的具体日期(如 2024 年 6 月 30 日),因资产价值随时间波动,基准日需结合经济行为的实施时间确定。
- 签订业务约定书:明确委托方与评估机构的权利义务,包括评估范围、收费标准、报告交付时间、保密条款等,形成法律约束。
为确保评估工作有序高效进行,需制定详细的操作方案。
- 组建评估团队:根据评估项目的复杂程度(如企业整体评估 vs 单台设备评估),配备具备相应专业能力的评估人员(如熟悉房地产、机器设备、无形资产的专家)。
- 制定工作步骤和时间节点:明确现场勘查、资料收集、市场调研、报告撰写等各环节的时间安排,避免延误。
- 规划评估方法:初步选定适用的评估方法(如市场法、收益法、成本法),需结合评估对象特点(如房地产常用市场法,无形资产常用收益法)和可获得的数据支持确定。
这是评估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。
- 现场勘查:评估人员实地核查资产状况,包括:
- 实物资产:数量、规格、成新率(如设备的使用年限、维护情况)、地理位置(如房产的区位、周边配套)。
- 无形资产:权属证明(专利证书、商标注册证)、使用情况、市场竞争力。
- 企业整体评估:还需了解经营状况、管理模式、行业地位等。
- 收集相关资料:
- 权属资料:房产证、土地证、设备购置发票、专利证书等,确认资产合法性。
- 财务资料:资产负债表、利润表、成本核算资料,用于分析资产价值与收益的关联性。
- 市场资料:同类资产的交易案例(如近期同区域房产成交价)、行业数据(如平均收益率、市场占有率),为市场法、收益法提供依据。
- 其他资料:评估对象所在行业政策(如环保、税收政策)、宏观经济数据等。
通过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,运用选定的评估方法计算资产价值。
- 选择评估方法:根据评估对象和数据可用性,可能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(如同时用市场法和成本法,相互验证)。
- 市场法:通过对比近期同类资产的交易价格,调整差异(如地域、功能差异)后确定价值。
- 收益法:预测资产未来预期收益,折算为当前价值(如专利的未来许可收入现值)。
- 成本法:以资产重置成本(重新购置或建造的费用)减去贬值(实体性、功能性、经济性贬值)确定价值。
- 参数测算:针对不同方法确定关键参数,如市场法中的交易案例修正系数、收益法中的折现率、成本法中的成新率等,需结合市场数据和专业判断测算。
- 得出初步评估结果:通过计算形成单一项资产或整体资产的初步价值。
将评估过程和结果以规范报告形式呈现,是评估机构的最终产出。
- 撰写报告初稿:内容包括评估目的、对象、范围、基准日、方法、过程、结论、特别事项说明(如资产权属瑕疵)等,需逻辑清晰、数据准确。
- 内部审核:评估机构通过三级复核(项目负责人、部门经理、总工)确保报告合规性、方法适用性和结果合理性,避免差错。
- 与委托方沟通:就初步评估结果与委托方交换意见,解答疑问(如对某类资产价值的争议),必要时补充核查或调整参数。
- 出具正式报告:经审核无误后,出具加盖评估机构公章和评估师签名的正式报告,按约定交付委托方。
评估工作完成后,需对全过程资料进行整理归档,以备监管检查和后续查阅。
- 归档内容包括:业务约定书、评估计划、现场勘查记录、收集的权属和财务资料、计算过程、审核记录、最终报告等。
- 归档需符合《资产评估执业准则 —— 工作底稿》要求,保存期限不少于 15 年(特殊项目按规定延长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