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山损失评估的流程会根据评估对象(如财产损失、事故损失、工程损失、自然灾害损失等)和具体场景(如保险理赔、法律纠纷、灾后重建、企业资产处置等)有所差异,但整体遵循 “委托 - 准备 - 实施 - 报告” 的核心逻辑,可分为以下6 个核心阶段,每个阶段包含明确的操作要点:
这是评估的起始环节,核心是确定 “谁委托、评估什么、达到什么目的”,避免后续流程偏差。
- 委托方发起需求:
委托方(可能是个人、企业、保险公司、政府部门等)明确损失类型(如房屋因火灾受损、企业因事故停产损失、农田因洪涝减产等),并向具备资质的第三方评估机构(需在保山或云南省内备案,具备损失评估相关经营范围和专业资质)提出委托申请。 - 签订委托协议:
双方确认评估范围(如仅评估直接财产损失,还是包含间接损失如经营利润损失)、评估基准日(关键时间节点,如事故发生日、灾害结束日,决定损失计算的时间边界)、评估费用、交付时间、双方权责(如委托方需提供真实资料,评估机构需保证中立性)等,签订正式《评估委托合同》,避免后续纠纷。
此阶段为评估实施奠定基础,核心是 “找全依据、定好方法”,确保评估合规性和准确性。
- 资料收集与核验:
评估机构要求委托方提供相关资料(需核对原件,留存复印件),常见资料包括:- 基础身份 / 主体资料:个人身份证、企业营业执照、政府项目的立项文件等;
- 损失相关证明:事故认定书(如交警、消防部门出具)、灾害证明(如气象部门的暴雨 / 地震报告、民政部门的受灾确认)、财产权属证明(如房产证、车辆登记证、设备购买合同)、损失清单(委托方初步统计的受损物品 / 项目及数量);
- 价值参考资料:资产购买发票、施工图纸(工程损失)、近期市场价格行情(如建材价、设备残值)、财务报表(企业经营损失)等。
- 制定评估实施方案:
评估机构根据资料和损失类型,确定评估方法(如市场法、成本法、收益法,具体见 “评估依据” 相关逻辑)、评估人员分工(如现场勘查组、数据核算组)、现场勘查计划(时间、地点、需配合的人员),形成书面《评估实施方案》,报委托方确认后执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