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益法评估企业价值是一种重要且常用的方法,以下从基本概念、主要方法、关键参数确定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:
收益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企业未来预期收益并折算成现值,借以确定被评估企业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。该方法基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,将企业未来的收益流视为企业价值的核心驱动因素,充分考虑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对其价值的影响。
- 股利折现模型(DDM):如果企业具有稳定的股利分配政策,且投资者主要关注企业的分红收益,可采用股利折现模型。其基本公式为\(V = \sum_{t=1}^{\infty}\frac{D_t}{(1 + r)^t}\),其中\(V\)为企业股权价值,\(D_t\)为第\(t\)期的股利,\(r\)为股权资本成本。
- 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(FCFF):对于企业整体价值的评估,常用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。企业自由现金流量(FCFF)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增加后,可供所有投资者(包括股东和债权人)分配的现金流量。公式为\(V = \sum_{t=1}^{\infty}\frac{FCFF_t}{(1 + WACC)^t}\),其中\(V\)为企业实体价值,\(FCFF_t\)为第\(t\)期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,\(WACC\)为加权平均资本成本。
- 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折现模型(FCFE):股权自由现金流量(FCFE)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扣除资本支出、营运资本增加和债务本金偿还后,可供股东分配的现金流量。公式为\(V = \sum_{t=1}^{\infty}\frac{FCFE_t}{(1 + r)^t}\),其中\(V\)为企业股权价值,\(FCFE_t\)为第\(t\)期的股权自由现金流量,\(r\)为股权资本成本。
- 预期收益:需要对企业未来的营业收入、成本费用、利润等进行预测。通常结合企业的历史财务数据、行业发展趋势、市场竞争状况、企业的经营战略和规划等因素进行分析和预测。
- 收益期限:分为有限期限和无限期限。对于有明确经营期限的企业,可采用有限期限进行评估;对于持续经营的企业,一般假设收益期限为无限期,但在实际评估中,可能会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、经营状况等确定一个合理的预测期,预测期后采用稳定增长模型或其他简化模型进行处理。
- 折现率:折现率是将未来收益折现为现值的比率,反映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报酬。常用的确定方法有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)、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(WACC)等。
- 优点:考虑了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,能够反映企业的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;评估结果相对客观,不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;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战略进行个性化的预测和评估。
- 缺点:对未来收益的预测依赖于大量的假设和估计,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;对折现率的确定较为敏感,不同的折现率可能会导致评估结果有较大差异;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状况、行业环境等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,评估过程较为复杂,成本较高。